【別名】羌活別名: 川羌、蠶羌、竹節羌、大頭羌,功效與作用具有散寒解表,祛風勝濕,除痹止痛的功效.
一、中藥材羌活:
為圓柱狀略彎曲的根莖,長4~13cm,直徑0.6~2.5cm,頂端具莖痕。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,外皮脫落處呈黃色。節間縮短,呈緊密隆起的環狀,形似蠶,習稱“蠶羌”;節間延長,形如竹節狀,習稱“竹節羌”。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。體輕,質脆,易折斷,斷面不平整,有多數裂隙,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,油潤,有棕色油點,木部黃白色,射線明顯,髓部黃色至黃棕色,氣香,味微苦而辛。 主要分布于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、內蒙古、山西、寧夏、青海、湖北等地。
二、飲片性味:溫;辛、苦;歸膀胱、腎經
三、羌活功效與作用:既能發汗解表,又可祛風差而止痛,但在作為發汗解表藥時,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,即在臨床上用于風寒表癥時,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癥,才考慮使用。至于用治風濕痹痛,不論有無表癥,都可應用。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,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,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、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癥,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后無再度發熱現象。
四、應用配伍:
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,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,但一般認為本品以風濕痹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,如周身痹痛,可配防風、獨活等同用。對于頭痛病癥,多配合川芎、細辛等應用。